为什么我们不能像小刚那样有自家的车,每天都要坐公交呢?
为什么我不能跟小明一样有自己的苹果手机呢?
为什么我们不能像小花一样住在大别墅里呢?
当您的孩子跟您抱怨这些问题,您如何回答呢?看了绘本《市场街最后一站》,您可能会有新的解答。
绘本评价
作者马特•德拉培尼亚用充满诗意的文字把细腻的温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绘本中以一个智慧奶奶和一个纯真孩子两个不同的视角去看这个世界。一趟平凡无奇的公交之旅,奶奶用积极热情的心态和充满智慧的语言给了孩子富有启发的回答。
@神逗奶爸:初读绘本,如同喝下一碗寡淡无味的鸡汤,但细细品味,却在里面发现了那种只有阅历无数的古稀老人才会拥有的人生智慧。在我看来,这不是非常适合孩子们阅读的绘本,它更适合每一位家长来细细评阅!
为何这么说呢?我们先简单看一下绘本内容。
每个星期天,奶奶都会带着小杰乘坐公交车去市场街的最后一站,但是这一天小杰特别的不开心。
下雨了,小杰赶躲到奶奶的雨伞下,他问奶奶:
“下这么大的雨,我们为什么还要等巴士呀?”
奶奶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只是轻轻地说:“树也会口渴的。你没有看见那棵大树正在用吸管喝水吗?”
小杰看了好久,但他并没有看到奶奶说的吸管。
巴士缓缓向前开动,走走停停。奶奶一边织毛衣,一边哼着歌。
小杰问奶奶:“为什么我们总是每个礼拜要去那里?米格尔和科尔比都不用去。”
奶奶说:“我真替他们遗憾,他们都没有机会见到波波和太阳镜先生。
对了,我还听说特里克西买了一顶新帽子呢。”
一位先生牵着一只斑点狗摸索着上了车小杰把位子让给了他。
“奶奶,为什么那个人看不见呢?”
“宝贝,你知道什么叫看见吗?”奶奶说,
“有些人是用耳朵来看世界的。”
“的确,鼻子也可以哦!”那位男士一边说,一边深深地吸了口气。“夫人,您今天擦的香水,味道很高雅。”
每一个问题,奶奶都给了他一个启发性的回答,让他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这个世界。无形中抚慰了孩子心中的不平,让孩子看到生活中的美好,感受到帮助他人所获得的快乐。
我们从中能够了解到,这个奶奶并不富有,但即便如此,也没有影响到她去发现美,甚至还在其能力范围内去帮助他人。
合上绘本,我似乎还能感受到奶奶智慧语言给我带来的心灵冲击。
反观在这个喧嚣世界里生活的我们:物质并不缺乏,却很难找回儿时的快乐。而孩子们的童年似乎越来越短暂,年纪轻轻便被赋予各种压力,越来越难以保持一颗童心。
这不禁让人反思:我们的价值观是否正确?我们所教导的孩子们最初打开世界的方式是否就有问题呢?
因为我们深知保持一颗“童心”是多么的重要和难得。
成功是轻而易举的,只要你有足够的无知和信心。——马克•吐温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的孩子很早地就“消失”了,有的甚至在6/7岁时便不再真正地拥有童年的快乐。
1、时间上,他们有上不完的课、有写不完的作业;
很多父母在孩子4/5岁、5/6岁的时候便开始着急要给孩子报什么兴趣班、特长班,恨不得自己的孩子在几年之内就完成所有的课程,成为新闻中的那种十几岁上大学的天才。
这对孩子们来说,无疑是悲哀的,他们童年玩乐的时间就这样被占用了。
2、内心里,早已被我们赋予了立志成才的使命;
中国社会从古至今都把“立志道远”放在教育的首位,孩子们从儿童时期便被我们引导树立人生理想和远大志向。
早在战国时期墨子便有:“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的说法。
到宋朝,理学家朱熹也说:“书不记,熟读能记;义不精,细思可精。唯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
明朝王阳明立言:“诚以学不立志,如植木无粮,生意将无以发端矣。自古至今,有志而无成者有之,未有无志而能有成者也。”
这无不在强调理想和志向是人生的导航,是前进的动力。
3、观念上,被我们赋予了功利主义思想。
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科学的人生观。但重金钱、轻理想,追求功利的人生观早早地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种子。
在成人的世界里,以金钱论成功,把挣多少钱作为人生幸福的指标,把奢侈和享乐当成人生的最大追求和目标,这些也都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孩子。
生活在这样一个竞争压力巨大的世界,这些要求本来无可厚非,只是我们是否太急功近利了一些呢?因为孩子们似乎过早地被赋予了这些理念。
他们看起来还是个孩童,可他们的内心早不是一个孩子该有的样子,他们心中住着一个成年人。本该无忧无虑,快乐玩耍的他们,多数时候并不快乐。
然而这只是其一,除了缺少童年的快乐,其他的几个弊病也显得较为突出。
1、无法自立下的假装坚强
神逗的一个大学同学,认识他的时候,第一印象就是他实在太瘦了,只有1米64的他仅仅39公斤,显得瘦弱不堪。
我们了解到他的身世之后,无不感慨万分。原来他小学3年级便被父母送往寄宿学校,本来就有些挑食的他吃不下学校食堂的饭菜,就越发的营养不良。据他所说,他家里条件并不很差,只是还有两个弟弟,家里被罚了很多超生款。
他小时候成绩不好,也特别调皮,父母希望他早日自立,把他送往寄宿学校就读,是有让他知难而退早日回来赚钱养家的意思。
可是他看到了父母的目的,读书越发的勤奋起来,直到他考上了985重点大学,他父母的思想才有改观。在此之前他只能靠自己努力撑着。
他的童年是灰暗的,幼小的他就必须自理生活中的一切,大多数时候他都是假装坚强。
这样的例子也许不多,但很多孩子其实都有类似的经历。
前段时间看了一个很火爆的视频,一个在打预防针的小男孩,一边鼓励自己一边讨好护士,绝大多数网友看到的是孩子的坚强和勇敢以及“高情商”,殊不知孩子的勇敢也有让人心酸的一面。
孩子看似坚强的背后,都有一颗需要关爱的脆弱的心,他毕竟还是个孩子,有时候大胆地哭出来,表现出对一些事情的真实感情,才更像一个孩子。
2、年幼躯壳下的成人思维
有个网友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
周末送孩子上培训班的时候,离开之际来了一个4岁大的小女孩,她迟到了很久,老师拦在门外不让进去,怕影响其他孩子的学习,但是小女孩非常想进去玩,她开口说道:“老师,我有钱,让我进去玩吧”,听到她的话,大家都震惊了,谁也没想到这么小的孩子会说出这样的话来,老师没同意,女孩生气走开了,但还没走多远又跑回来说:“老师,我有钱,让我进去玩吧,我爸爸妈妈有很多很多的钱”
小女孩的话,让人哭笑不得,怎样的父母才会教会一个4岁左右的孩子这样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啊!
在某音上也能看到不少类似内容的视频,里面的一些小孩故作高深地说一些可能他们都不太懂的成人的话,我想这大多是父母强行灌输或者是让其表演的吧?如果3/5岁的孩子真有这样超前的心智,那就有点耸人听闻了。
3、无法驾驭的成人欲望
就如同绘本中的小杰一样,他有攀比心,看到同学家有私家车,自己也想要,看到别人有随身听,也想要一个。
我们的有些孩子也存在类似的情况,甚至有些成人化的欲望,而这些欲望却是小小的他们所无法驾驭的,比如X早熟,而目前来看,儿童X早熟是最为突出的问题。
“你穿那么少,不就是要给人看的吗?”当我们听到从小孩子口中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们可能想到的更多的是儿童X教育的缺失,却忽视了他们本还不该有的某种欲望的真实来源。
孩子们没有成人的自制力,如果有了成人的一些欲望,往往会做出一些出格甚至是触犯法律的事情。
生活中总有一些“虎爸虎妈”具有这种教育理念,他们缺乏对孩子真正的关心,一味想让孩子独立,他们不知道孩子在幼儿园或者学校会遇到什么问题,孩子表现怯懦和内向的时候,多半想到是否是自己太强势,而不会想到孩子可能在学校遇到一些自己无法抗拒的不平等待遇等。
孩子们所处的世界或许和成人的没有多大区别,他们也会被身边的人“欺负”,犯错后也会被老师训斥,事实上在有些幼儿园里,老师随性打骂两三岁不听话小孩的事重来都不新鲜。
我们都知道孩子最初对这个世界的适应是通过对成人的模仿,所以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大都也是成人赋予他们的。
这其中有“揠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更有言传身教带来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在一些例子中,我们看不到多少孩子们该有的单纯与可爱,反而会看到更多成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这是一件细思极恐的事情。
我们的孩子不是输在了起跑线上,而是迷失在了父母的教鞭驱赶之下。多数时候,我们能接受自己的平庸,却不忍看到孩子的平凡。
1、孩子最为可贵的是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人们常说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却不知拥有这双发现美的眼睛需要多大的生命力量。
只有不畏挫折、勇于面对困境且拥有足够人生智慧的人才能真正拥有这样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能传播给身边的人的,充满正能量的父母,也能赶走孩子心中的灰暗,给孩子一个美丽的“视界”。
如果我们自己拥有这双眼睛,我们的孩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继承”这一技能。
2、帮孩子面对欲望是家长们的必修课
当孩子想要某种东西的时候,我们内心其实是充满恐惧的,我们害怕自己满足不了他的要求,给不了他最好的。
多数时候,我们会用斥责、说教、讨价还价的方式来处理。
我们的误区可能在于我们自己的概念中最好的东西太过物质化。
而事实上,如同绘本中奶奶对小杰的引导: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免费的;你所忽略的可能就是最美好的;你所厌弃的可能是别人所羡慕的;你所追求的可能是别人所鄙视的。
3、在没有偏见和歧视的时候,孩子更容易得到快乐
奶奶在面对盲人和流浪者的时候,给了小杰正确的引导:“有的人是用耳朵来看世界的”、“他们是演奏家”。
很多时候,我们用什么方式和语言来给孩子解释这个世界,孩子可能就会建立什么样的世界观。
歧视和偏见的存在是不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养成的,因为我们的孩子也不一定是完美的,他也可能会成为别人眼中的“另类”。
只有我们做父母的摘下有色眼镜,帮助孩子坦然接受这个世界中的各种不平等,孩子才能更好的接纳这个世界,认识并包容自己的不足,正向积极地去面对自己可能不完美的人生。
还有一点是,很多时候我们会带着成见看一个人,包括我们的孩子。比如身边有个人以前偷过东西,我们在丢了东西之后,会很容易地想到又是这个人干的。
真正有天才的人,往往是迟钝、羞怯、镇定的,但真正的天才,一旦不受人打扰,就会展翅翱翔。——显克微支
我们的孩子难以避免地会犯一些错误,对孩子们所暴露出的种种不足和缺陷,我们更需要持宽容和理解的态度,不过多的指责和干涉可能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4、给孩子带来内心充实感的,不是给予,而是付出
绘本中,小杰在下车前给了为其弹唱的“演奏家”一枚硬币。对方报以感激的目光,小杰也会感受到对方的善意,从而得到发自内心的快乐。
我想,在做完义工后小杰也能和奶奶一样获得帮助别人带来的那种满足感吧?
聪明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帮助自己的唯一方法就是帮助别人。——哈伯德
不求回报的善举能给孩子带来更深层次的快乐,这种快乐可能是他获得奖励时的那种快乐所无法比拟的。
我们所接受的教育,给了我们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动力,已过而立之年的我,不抱怨不矫情,无论如何,我得感谢这个世界,是它完善了如今的我,让我坚定地走在追求梦想的路上。
我深知,人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如同我们看待10年前的自己,过去的种种志得意满,现在看来简直不忍直视,只能偷偷为自己捏一把汗!
越来越成熟的我们,开始慢慢变得坦然,接受自己的碌碌无为和平凡,也许这就是人生吧!
绘本的最后一页有这样一句话:所有的平凡都是幸运。
是啊!我有了美丽的妻子和聪慧的儿子,我们过着平静而平凡的生活,没有大风大浪,也不需要我们去扛起太多,这不就是幸运的么?
作者马特·德拉培尼亚在采访时说:“无论你住在哪里,世界都是荒凉的地方,到处都是悲伤。在《市场街最后一站》我只想说,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你可以选择,你可以选择看到丑陋的一面,或者你努力去发现美好的一面,即使到故事结束我也不觉得小杰被彻底的改变了,他的奶奶只是顺势往前推了下,让小杰朝美好的一面前进一步。即使小杰将来长大了,也许有了美丽的妻子,也许有了可爱的孩子,但是他还会有同样的挣扎,你怎么去看待这个世界,怎么努力看到这个世界好的一面,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挣扎着过来的。”
财富和地于我们而言,生不带来死不带去,30几岁的我们尚且会因为感叹自己忽视了太多生活中的温暖而遗憾。现在想来,感知和获取幸福的能力应该是越早获得越好。
往后余生,我所希望的是,我的孩子不走太多我的老路,不希望年幼的他就开始背负太多。在他将来的人生路上,我可能更多的会是教会他走路,而不是扶着他或者驱赶着他前行,不期望他跑的多快,但求他走的够稳!
宜宾在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非宜宾在线)”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